9CaKrnJz6Au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金锣:跨越式发展的“质”“量”平衡/e3pmh1hmp/e3pn46htn“总结这一年,我深以为傲的并不是金锣今年又实现了多少营业额、扩大了多少产能,而是在今年,金锣通过夯实基础,深耕渠道,取得了业绩发展“质”和“量”的双突破。”2012年一个寻常的冬日,金锣集团总裁郭维世这样总结过往一年的收获。回顾金锣集团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如果要为其撷取一个关键词,“跨越式发展”无疑最为贴切。2009年至今,金锣熟制品销售年均增长达30%。2012年9月,该企业以总体排名第240位的不俗业绩再度入围“201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在同步揭晓的“201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金锣集团也以排名第123位的优异表现跻身肉制品行业前三甲。高速增长的业绩使金锣成为业内备受瞩目的“黑马”,同时金锣模式也成为了肉制品行业的标杆。“质”“量”双升的平衡路径经历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等大风大浪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原先粗放型经验管理的模式,开始探索一种平衡稳健的发展之路。 “从金锣的经验来看,平衡发展之路无疑是一条‘质’‘量’齐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量’是速度,代表着企业业绩、规模、增长率等等最直观的成就,而‘质’是厚度,它的内容更为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拓展营销渠道、加强品牌影响力等等。”郭维世这样阐述他眼中企业的“质”和“量”的关系,他认为,在金锣集团,“质”和“量”二者不仅仅是互为因果,而是相互促进。“只有速度和厚度并举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业绩的量变源自企业对消费市场的深刻洞察,在完全竞争环境下的肉制品加工市场,消费者们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和追求品质,包括金锣在内的肉制品加工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课题:在消费者们日益“刁钻”的舌头下,如何保持自己的产品及品牌被市场认可?“金锣肉粒多系列产品的推出正是在上述市场背景下做出的有益探索。”金锣集团产品负责人称,“在2009年以前,市面上的肉制品主要集中于高温产品和低温产品,中温市场的领导产品处于缺位的状态,正是这个契机,使得口感和营养成分都更胜当时市场主流产品的肉粒多迅速取得了先机,成为风靡全国的高端火腿肠代表产品。”肉粒多系列产品具有高品质、口感好、健康的特质,即便是三年后的今天,依然在国内市场上经久不衰,引起众多同行企业竞相效仿。“肉粒多”系列产品的成功,表面上看是金锣集团对于消费者偏好的一次成功迎合,追求其深层原因,则折射出金锣集团对整个市场的产品、渠道布局。近年来,金锣逐步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发展中低温肉制品,产品线不断向高端产品延伸。在减少低档火腿肠生产的基础上,重点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肉制品。如今,低温肉制品由原来的12个品种增加到灌肠类、火腿类、烤肉类及酱卤制品等60多个品种、200多个规格。围绕着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目标转变,金锣集团在渠道建设、营销团队建设以及品牌建设三大层面协同发展,力求达到1+1>2的效果,在渠道建设和团队建设方面,金锣集团打造了一支可运作全国市场的团队,完成了全国的营销布局;品牌建设方面,金锣集团完成了从生产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的转变,通过明星代言的跨界营销方式以更高端的形象与消费者沟通,将自身的影响力从行业转向至更加广泛的大众市场。“只有产品、品牌、销售,三大要素形成合力,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市场利润,而利润率的增加也会作用于产品和销售维持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上升的状态。”行业巨头的秘密随着销售的稳步增长、渠道和团队的不断扩充和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现在的金锣集团,拥有员工近三万人,在全国设有11处生产基地、18000多家专卖店、生猪屠宰能力全国第一、年销售额近400亿元,然而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地被新的记录所取代。而在这串数字背后更深层的,是金锣集团二十年如一日的对产业链的深耕,如果说“质”代表了金锣集团成功的诱因,那么,深耕产业链则触及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数十年来,金锣集团探索出一套源头着手、整合资源、标准化生产及流程管控,构建肉制品全产业链的“金锣模式”,自2008年起,金锣集团计划斥资20亿元自建集种猪场、饲料厂、养殖场等为一体的生猪基地。截至目前,仅在山东建立的大型养殖基地便达16处之多,无论养殖规模还是技术运作都已相当成熟,在山东试点成功后,金锣又将规模化养殖的模式推行致全国。2011年,规划投资8亿元的金锣通辽养殖基地便在内蒙古破土动工。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金锣集团一方面通过自建大批饲料厂,自主研发饲料,对饲料品质进行全面把控;另一方面还通过进口种猪、自繁自养等途径,保证生猪出栏量与口味口感的升级。最终保障了肉制品加工基础原料的充足与稳定,解决了上游产业可能引发的产品质量问题,使肉制品加工从源头得到了保证。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规模化养殖是保障肉制品食品安全和市场稳定的唯一出路”。这也预示着肉制品企业将会沿着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的道路持续发展。显然,金锣已早于业内其他企业一步。“规模化养殖是金锣集团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质’‘量’平衡发展最重要支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金锣集团通过构建一条从饲料研发、种猪繁育、生猪培育到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企业发展的路径进行多维度延展。几年来,金锣集团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优特级销售贡献比重提升,明星产品矩阵初见规模,渠道建设从区域到全国。而这些成效,又为金锣集团下一步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业内人士认为,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实现发展的企业在后期会引发种种弊端,尤其是关系到市民饮食安全的食品行业,在实现自身规模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金锣集团的成功无疑给行业内企业树立了一个样本,食品企业只有实现“质”和“量”的双重提升,在重视规模发展的同时,洞察用户需求、根据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并始终坚持对品质安全的把控才能带来企业经营的全面提升。135952818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任鑫恚环球网135952818000011[]{"email":"renxinhui@huanqiu.com","name":"任鑫恚"}
“总结这一年,我深以为傲的并不是金锣今年又实现了多少营业额、扩大了多少产能,而是在今年,金锣通过夯实基础,深耕渠道,取得了业绩发展“质”和“量”的双突破。”2012年一个寻常的冬日,金锣集团总裁郭维世这样总结过往一年的收获。回顾金锣集团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如果要为其撷取一个关键词,“跨越式发展”无疑最为贴切。2009年至今,金锣熟制品销售年均增长达30%。2012年9月,该企业以总体排名第240位的不俗业绩再度入围“201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在同步揭晓的“201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金锣集团也以排名第123位的优异表现跻身肉制品行业前三甲。高速增长的业绩使金锣成为业内备受瞩目的“黑马”,同时金锣模式也成为了肉制品行业的标杆。“质”“量”双升的平衡路径经历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等大风大浪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原先粗放型经验管理的模式,开始探索一种平衡稳健的发展之路。 “从金锣的经验来看,平衡发展之路无疑是一条‘质’‘量’齐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量’是速度,代表着企业业绩、规模、增长率等等最直观的成就,而‘质’是厚度,它的内容更为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调整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拓展营销渠道、加强品牌影响力等等。”郭维世这样阐述他眼中企业的“质”和“量”的关系,他认为,在金锣集团,“质”和“量”二者不仅仅是互为因果,而是相互促进。“只有速度和厚度并举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业绩的量变源自企业对消费市场的深刻洞察,在完全竞争环境下的肉制品加工市场,消费者们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和追求品质,包括金锣在内的肉制品加工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课题:在消费者们日益“刁钻”的舌头下,如何保持自己的产品及品牌被市场认可?“金锣肉粒多系列产品的推出正是在上述市场背景下做出的有益探索。”金锣集团产品负责人称,“在2009年以前,市面上的肉制品主要集中于高温产品和低温产品,中温市场的领导产品处于缺位的状态,正是这个契机,使得口感和营养成分都更胜当时市场主流产品的肉粒多迅速取得了先机,成为风靡全国的高端火腿肠代表产品。”肉粒多系列产品具有高品质、口感好、健康的特质,即便是三年后的今天,依然在国内市场上经久不衰,引起众多同行企业竞相效仿。“肉粒多”系列产品的成功,表面上看是金锣集团对于消费者偏好的一次成功迎合,追求其深层原因,则折射出金锣集团对整个市场的产品、渠道布局。近年来,金锣逐步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发展中低温肉制品,产品线不断向高端产品延伸。在减少低档火腿肠生产的基础上,重点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肉制品。如今,低温肉制品由原来的12个品种增加到灌肠类、火腿类、烤肉类及酱卤制品等60多个品种、200多个规格。围绕着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目标转变,金锣集团在渠道建设、营销团队建设以及品牌建设三大层面协同发展,力求达到1+1>2的效果,在渠道建设和团队建设方面,金锣集团打造了一支可运作全国市场的团队,完成了全国的营销布局;品牌建设方面,金锣集团完成了从生产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的转变,通过明星代言的跨界营销方式以更高端的形象与消费者沟通,将自身的影响力从行业转向至更加广泛的大众市场。“只有产品、品牌、销售,三大要素形成合力,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市场利润,而利润率的增加也会作用于产品和销售维持良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上升的状态。”行业巨头的秘密随着销售的稳步增长、渠道和团队的不断扩充和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现在的金锣集团,拥有员工近三万人,在全国设有11处生产基地、18000多家专卖店、生猪屠宰能力全国第一、年销售额近400亿元,然而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地被新的记录所取代。而在这串数字背后更深层的,是金锣集团二十年如一日的对产业链的深耕,如果说“质”代表了金锣集团成功的诱因,那么,深耕产业链则触及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数十年来,金锣集团探索出一套源头着手、整合资源、标准化生产及流程管控,构建肉制品全产业链的“金锣模式”,自2008年起,金锣集团计划斥资20亿元自建集种猪场、饲料厂、养殖场等为一体的生猪基地。截至目前,仅在山东建立的大型养殖基地便达16处之多,无论养殖规模还是技术运作都已相当成熟,在山东试点成功后,金锣又将规模化养殖的模式推行致全国。2011年,规划投资8亿元的金锣通辽养殖基地便在内蒙古破土动工。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金锣集团一方面通过自建大批饲料厂,自主研发饲料,对饲料品质进行全面把控;另一方面还通过进口种猪、自繁自养等途径,保证生猪出栏量与口味口感的升级。最终保障了肉制品加工基础原料的充足与稳定,解决了上游产业可能引发的产品质量问题,使肉制品加工从源头得到了保证。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规模化养殖是保障肉制品食品安全和市场稳定的唯一出路”。这也预示着肉制品企业将会沿着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的道路持续发展。显然,金锣已早于业内其他企业一步。“规模化养殖是金锣集团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质’‘量’平衡发展最重要支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在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金锣集团通过构建一条从饲料研发、种猪繁育、生猪培育到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企业发展的路径进行多维度延展。几年来,金锣集团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优特级销售贡献比重提升,明星产品矩阵初见规模,渠道建设从区域到全国。而这些成效,又为金锣集团下一步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业内人士认为,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实现发展的企业在后期会引发种种弊端,尤其是关系到市民饮食安全的食品行业,在实现自身规模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金锣集团的成功无疑给行业内企业树立了一个样本,食品企业只有实现“质”和“量”的双重提升,在重视规模发展的同时,洞察用户需求、根据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并始终坚持对品质安全的把控才能带来企业经营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