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5Whi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中国企业走进东盟需要低调/e3pmh1hmp/e3ptlrdc9/e3ptltkc2【环球网综合报道】近年来,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需要低调,应考虑到对方舒适度,这有利于持续合作发展。中国企业看好东盟商机许宁宁谈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最近一站。今年1—10月,中国与东盟贸易较上年同期增长14.2%,超过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速,在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欧盟、美国、东盟)增速最快,与东盟十国贸易都是增长,其中与东盟四个国家的贸易增长在20%以上。 许宁宁分析说,近年来,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主要因为:一是有合作的区位优势,目前每周有2700多架次航班往来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二是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6年来友好关系、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四是有相互开放的市场,双方95%的产品贸易关税是零。五是东盟经济正呈增长之势,商机纷呈。六是有便于沟通的华商,东盟地区是在国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七是有共同的合作需要,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得益彰。现在走进东盟的有些中国企业过分高调许宁宁说,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发展的同时,现在走进东盟的有些中国企业过分高调,这不利于企业在东盟的持续发展,不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过分高调主要表现为:——有的企业承诺投资与实际投资极为不符,在没有做好可行性研究之前,跟对方政府领导人或部长省长夸海口要投资几亿、几十亿,结果最后一分钱没有投。——有些中国企业经营者认为有钱了,在东盟投资抱着优越感看人做事,不顾及当地人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法,公共场合大声讲话,交谈时盛气凌人。——有些企业过分张扬,为了表明自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了广告自己企业的实力、为了迎合某些地方领导人的需要、为了便于更多的项目筹资,签协议喜欢宣传、讲排场。其实,有些投资项目更适合只做不说或少说,接受当地有关媒体采访时更适合让本企业的当地高管来讲。——有些企业经营者喜欢显富摆阔,在东盟国家一副大老板模样。有位知名企业家到文莱考察时,表示要捐多少钱给当地儿童福利事业,文莱新闻也报道了,后来这位企业家一分钱也没捐。有些中国企业经营者的不当言行,容易引起那些鼓吹中国威胁论者的口舌、当地个别NGO(非政府组织)的炒作,当地民众容易受到当地利益集团或反对势力的蛊惑,包括在当地报纸和网媒上经常出现的声音是中国人如何抢了当地人的饭碗,肆意抹黑中国,抹黑中国企业,甚至给一些当地民众对中国企业经营者印象是:一有钱,二吐痰,三吹牛,四内战。在东盟投资发展的中国企业,提倡低调许宁宁表示,中国企业在东盟需要适当的宣传,但言行的过分高调,则会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感,让人家增加认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来袭的担心,有损中国形象,必须纠正大国自居、土豪金的心态。许宁宁谈到,中国企业在发展与东盟经贸合作时,需考虑东盟以外经济体在东盟贸易投资情况及其面临着竞争,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早于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几十年,投资规模比中国企业大,经营关系的时间长,与当地一些利益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日本、欧盟分别是东盟前三大投资来源地。其中,美国在东盟投资额是中国的三倍。美国—东盟伙伴关系于1977年建立,而中国—东盟伙伴关系于1991年建立。日本更是在东盟“深耕细作”,日企不仅相互配合打“团体战”,还协助设计东盟有的国家某些经济领域的“软件”、为东盟有些国家培训人才、资助东盟有些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和主流媒体、在有的国家积极培植利益集团。目前欧盟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中国企业经营者如果高调,则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设障。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东盟有的国家出现的排斥、怨言、指责中国企业的现象,我们中国企业应该首先认真检讨自身,而不要一概归究为对方的投资环境不好、西方利益集团在背后挑拨。许宁宁谈到,中国企业家必须以睦邻友好的心态与东盟国家打交道,注意形象,这是夯实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关系的基本要求,也可使得东盟国家部分人对中国崛起不放心少了社会土壤,减少当地某些有民族主义情绪者的刁难。在东盟的中国企业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许宁宁表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文合作是中国-东盟关系中继政治安全和经贸合作之外的第三大支柱。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及其人文合作,是双方企业合作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和基础,同时,中国企业家也是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及人文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民心相通及人文合作不仅仅是媒体、教育、文化等机构的事情。许宁宁建议,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发展模式、行为标准、工作方式乃至日常言谈举止,不仅要考虑到本企业自身发展,也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双方民心相通、对方是否舒适。考虑对方舒适度并不是完全放弃我国企业成功之道,而是在顾及对方舒适度的情况下相互适应。中国企业在走进东盟时,应以诚信经营作为行为准则,遵守法律法规;应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处理好与当地政府、民众、雇员、主流媒体等方面的关系;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参与当地公益事业;应展现并维护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文明形象,在构建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唯有如此,中国企业才能在东盟国家持续发展。许宁宁表示,在东盟的中国企业的发展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文化,包括学习语言。现在有些中企委派的经理人抱以“打酱油”的心态,反正过几年就回国了,没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思。有些人虚荣心和仪式感很强,喜欢划一个社交小圈子,搞个头衔,喜欢沉倾于餐厅歌厅,静下心来学习语言的时间少之又少。融入当地文化是强调尊重其文化,兼收并蓄,这是站稳脚跟的需要,不尊重其文化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融入当地文化,这不是一个建议,而是必须。许宁宁强调,企业不仅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友好合作而带来新商机的分享者,而且也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推动者。15125197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超环球网151251972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1206/08/25/20171206082554143.jpg{"email":"chenchao@huanqiu.com","name":"陈超"}
【环球网综合报道】近年来,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需要低调,应考虑到对方舒适度,这有利于持续合作发展。中国企业看好东盟商机许宁宁谈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最近一站。今年1—10月,中国与东盟贸易较上年同期增长14.2%,超过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速,在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欧盟、美国、东盟)增速最快,与东盟十国贸易都是增长,其中与东盟四个国家的贸易增长在20%以上。 许宁宁分析说,近年来,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主要因为:一是有合作的区位优势,目前每周有2700多架次航班往来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二是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6年来友好关系、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四是有相互开放的市场,双方95%的产品贸易关税是零。五是东盟经济正呈增长之势,商机纷呈。六是有便于沟通的华商,东盟地区是在国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七是有共同的合作需要,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得益彰。现在走进东盟的有些中国企业过分高调许宁宁说,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日益发展的同时,现在走进东盟的有些中国企业过分高调,这不利于企业在东盟的持续发展,不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过分高调主要表现为:——有的企业承诺投资与实际投资极为不符,在没有做好可行性研究之前,跟对方政府领导人或部长省长夸海口要投资几亿、几十亿,结果最后一分钱没有投。——有些中国企业经营者认为有钱了,在东盟投资抱着优越感看人做事,不顾及当地人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法,公共场合大声讲话,交谈时盛气凌人。——有些企业过分张扬,为了表明自己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了广告自己企业的实力、为了迎合某些地方领导人的需要、为了便于更多的项目筹资,签协议喜欢宣传、讲排场。其实,有些投资项目更适合只做不说或少说,接受当地有关媒体采访时更适合让本企业的当地高管来讲。——有些企业经营者喜欢显富摆阔,在东盟国家一副大老板模样。有位知名企业家到文莱考察时,表示要捐多少钱给当地儿童福利事业,文莱新闻也报道了,后来这位企业家一分钱也没捐。有些中国企业经营者的不当言行,容易引起那些鼓吹中国威胁论者的口舌、当地个别NGO(非政府组织)的炒作,当地民众容易受到当地利益集团或反对势力的蛊惑,包括在当地报纸和网媒上经常出现的声音是中国人如何抢了当地人的饭碗,肆意抹黑中国,抹黑中国企业,甚至给一些当地民众对中国企业经营者印象是:一有钱,二吐痰,三吹牛,四内战。在东盟投资发展的中国企业,提倡低调许宁宁表示,中国企业在东盟需要适当的宣传,但言行的过分高调,则会引起当地民众的反感,让人家增加认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来袭的担心,有损中国形象,必须纠正大国自居、土豪金的心态。许宁宁谈到,中国企业在发展与东盟经贸合作时,需考虑东盟以外经济体在东盟贸易投资情况及其面临着竞争,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早于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几十年,投资规模比中国企业大,经营关系的时间长,与当地一些利益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日本、欧盟分别是东盟前三大投资来源地。其中,美国在东盟投资额是中国的三倍。美国—东盟伙伴关系于1977年建立,而中国—东盟伙伴关系于1991年建立。日本更是在东盟“深耕细作”,日企不仅相互配合打“团体战”,还协助设计东盟有的国家某些经济领域的“软件”、为东盟有些国家培训人才、资助东盟有些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和主流媒体、在有的国家积极培植利益集团。目前欧盟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中国企业经营者如果高调,则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设障。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东盟有的国家出现的排斥、怨言、指责中国企业的现象,我们中国企业应该首先认真检讨自身,而不要一概归究为对方的投资环境不好、西方利益集团在背后挑拨。许宁宁谈到,中国企业家必须以睦邻友好的心态与东盟国家打交道,注意形象,这是夯实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关系的基本要求,也可使得东盟国家部分人对中国崛起不放心少了社会土壤,减少当地某些有民族主义情绪者的刁难。在东盟的中国企业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许宁宁表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文合作是中国-东盟关系中继政治安全和经贸合作之外的第三大支柱。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及其人文合作,是双方企业合作发展的重要社会环境和基础,同时,中国企业家也是中国-东盟民心相通及人文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民心相通及人文合作不仅仅是媒体、教育、文化等机构的事情。许宁宁建议,走进东盟的中国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发展模式、行为标准、工作方式乃至日常言谈举止,不仅要考虑到本企业自身发展,也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双方民心相通、对方是否舒适。考虑对方舒适度并不是完全放弃我国企业成功之道,而是在顾及对方舒适度的情况下相互适应。中国企业在走进东盟时,应以诚信经营作为行为准则,遵守法律法规;应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处理好与当地政府、民众、雇员、主流媒体等方面的关系;应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参与当地公益事业;应展现并维护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文明形象,在构建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唯有如此,中国企业才能在东盟国家持续发展。许宁宁表示,在东盟的中国企业的发展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文化,包括学习语言。现在有些中企委派的经理人抱以“打酱油”的心态,反正过几年就回国了,没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思。有些人虚荣心和仪式感很强,喜欢划一个社交小圈子,搞个头衔,喜欢沉倾于餐厅歌厅,静下心来学习语言的时间少之又少。融入当地文化是强调尊重其文化,兼收并蓄,这是站稳脚跟的需要,不尊重其文化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融入当地文化,这不是一个建议,而是必须。许宁宁强调,企业不仅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友好合作而带来新商机的分享者,而且也要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践行者、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