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8UdH作者:陈进finance.huanqiu.comarticle激荡四十年 · “小岗精神”严宏昌/e3pmh1hmp/e3pmh28kq<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em data-scene="strong"><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531/16/07/20180531040755883.jpg?imageView2/2/w/1260"/></i></em></p><p><em data-scene="strong">激荡四十年 · “小岗精神”严宏昌</em></p><p><em data-scene="strong">血印搏开天地新,立足实路利人民。</em></p><p><em data-scene="strong">集中合作谋长远,农改先驱小岗村。</em></p><p>【环球网 记者 陈进】1978年,十八位小岗村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p><p>“大包干”的发起人严宏昌,如今是安徽小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531/16/08/20180531040827282.jpg?imageView2/2/w/1260" data-alt="图为1978年11月24日,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偷偷按下了十八颗鲜红手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p><em data-scene="strong">血印搏开天地新:</em>血手印揭开改革序幕</p><p>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召开秘密会议,包产到户,严宏昌带领生产队的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把队里的土地分到了户,首创了“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p><p>上世纪70年代前,严宏昌一直要饭为生。作为村子里读书最多的人,他开始思考,是什么造成了全村人穷困潦倒?他意识到,“大锅饭”是饿肚子的根源。</p><p>1978年,识文断字的严宏昌被当做能人“请回”了小岗村。而就在他当上村长的1978年,凤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几乎颗粒无收,农民更大规模的外出讨饭。11月的一个深夜,在一间破草房里,严宏昌带着十几个哦你干嘛,神情紧张的在一张字据上按下了手印,把村里的田地分给各农户。</p><p>严宏昌这一举动,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序幕。</p><p>1979年,小岗生产队喜获丰收,首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一年就越过了“温饱线”。</p><p>1980年初,粮食运输催生了小岗村第一条土路,村民“分段承包”,每户人家各修一段土路。</p><p>1983年,小岗村村民贷款买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531/16/08/20180531040857712.jpg?imageView2/2/w/1260" data-alt="图为小岗生产队农民严俊昌、严立学、严立坤站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p><em data-scene="strong">立足实路利人民:</em>村民承包修路</p><p>1990年,村民仍然采取家家户户承包一段的方式,将土路改建成沙石路。</p><p>1993年,小岗村与大严村组合并成立新小岗村,合并后的小岗村成为一个行政村。</p><p>1997年,安徽省规划院为小岗村作了第一张规划图纸。省市县投资200万元将小岗村到梨园乡的砂石路改造成柏油马路。江苏长江村帮助小岗村建设了从村头到村尾的800米“友谊路”。</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531/16/09/20180531040942903.jpg?imageView2/2/w/1260" data-alt="图为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严俊昌、严立学、关有江2001年为村办企业举行奠基仪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i><p><em data-scene="strong">集中合作谋长远:</em>村办企业如火如荼</p><p>2004年,小岗村开始将土地集中起来,搞合作化经营。</p><p>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p><p>截至2008年,全村95%以上农户都种植了葡萄,总面积达600亩,人均葡萄年收入超2000元;养殖业迅速发展,计划养殖种鸡150万只,以龙虾为主的水产养殖面积已达200多亩。</p><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531/16/10/20180531041008616.jpg?imageView2/2/w/1260"/></i></p><p>图为2018年3月22日,安徽滁州,如今健在的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在小岗村村头合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p><p><em data-scene="strong">农改先驱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em></p><p>截至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10万元、较上年翻一番,村民人均纯收入10200元。</p><p>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如今的小岗村是全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幸福村。</p></section></article>15277538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进环球网152775384000011["9CaKrnK8Uck","9CaKrnK8JKD","9CaKrnK8JIF"]//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531/16/07/20180531040755883.jpg{"email":"chenjin@huanqiu.com","name":"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