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awJ7作者:陈超finance.huanqiu.comarticle激荡四十年 · 天津/e3pmh1hmp/e3pmh28kq宏图往事育天津,滨海新区跨古今。领袖论坛经济热,协同发展砺初心。【环球网 记者 陈超】上世纪七十年代,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曾是“天津制造”的骄傲。如今,天河一号、大飞机、大火箭、生物基因和制药等高端制造业依然制造着辉煌。改革开放40年来,传统工业城市天津不仅现代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更以其全方位的开放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津沽大地带来勃勃生机。3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首过去,看到的是天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辉煌历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天津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顺利完成了各个历史阶段确立的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图为2006年4月17日,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天津滨海新区,在未来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有望成为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宏图往事育天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天津港听党指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一片盐碱荒滩上,相继实施了三期港口大扩建工程。到1979年新建改建深水泊位25个,我国第一座集装箱专用码头在这里诞生,国际上最先进的散粮码头在这里建成,昔日落后的港口面貌得到了大幅改变,由此奠定了我国北方枢纽港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天津港解放思想,主动破冰改革。198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国内沿海港口中率先实行了“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体制改革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政政策,掀开了新中国港口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此后,天津港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果断破除了传统港口规划建设“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思想桎梏,先后建成了5万吨级和10万吨级深水航道,新建了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焦炭码头和煤码头,先后辟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散货物流中心和集装箱物流中心……自1993年起,天津港货物吞吐量每年以千万吨级速度递增。2001年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港,跻身世界大港之列。此后,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天津港主动置身于提升滨海新区和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大格局之中,提出了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内涵的“世界一流大港”战略,不断在先行先试中持续发力,实现了由“国内领先”向“世界一流”的超越。这一时期,天津港坚定不移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顺利完成由“天津港务局”向“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港集团公司)的整体转制,实现了政企分开;大力推进产业板块重构,做大做强港口装卸主业,大力培育国际物流、港口地产等新产业发展,形成了“四大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率先进军境内外资本市场,持续做大上证A股“天津港”规模和盈利能力,推动“天津港发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分拆挂牌上市,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沪港两家上市公司的港口集团;着力推动港口功能创新,实施了25万吨级航道提升工程,启动了31平方公里东疆港区建设,在内陆腹地设立了一批内陆“无水港”,辟建出三条亚欧大陆桥过境通道,进一步提高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有效促进了各产业要素向港口聚集发展。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连续跨越三个亿吨台阶、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昂首跻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滨海新区跨古今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成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7万,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成滨海新区。2005年,滨海新区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2014年12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图为2008年9月27日,2008夏季达沃斯论坛暨世界经济论坛第二届新领军者年会在中国天津滨海新区拉开帷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领袖论坛经济热自1979年以来,中国一直与世界经济论坛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领导人先后多次出席年会并发表讲话。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提出了“中国夏季达沃斯”的设想。2006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成立。这是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境外设立的首家代表机构,最终确定,世界经济论坛于2007年开始每年在中国举办世界新领军者年会---即“夏季达沃斯”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目的是为“全球成长型公司”创造一个与成熟企业共同讨论、分享经验的平台,由天津和大连两个城市轮流承办。2008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首度落户天津,获得空前成功。十多年来,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在中国扎根,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互动的一座桥梁,以及观察中国经济、学习借鉴经验、谋求更好发展的重要平台。每届夏季达沃斯论坛,都致力于在讨论中思考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的走向,其主题与分议题无不紧扣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焦点,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踏足天津并选址滨海新区,延续了继大连后,其在中国问计全球经济之旅。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见证下,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中国改革的时代缩影。十年来,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20%,1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此投资,平均每一秒钟就有1.7万元人民币资本在这里集聚。2016年是天津第五次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恰逢“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于天津,充分展示天津作为新领军城市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打造智慧城市的成果。协同发展砺初心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的殷殷厚望,协同发展的声声召唤,战略合作的滚滚洪流,对天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给天津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身处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布局,天津服务其中、参与其中、更受益其中,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发挥优势主动服务河北发展,着力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期,天津吸引京冀两地到位投资超过5270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的44%;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期,天津与京冀携手发力“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唤来更多“蓝天白云”,2016年天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和PM10浓度较2013年分别累计下降26.7%、28.1%和31.3%……天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经济发展实现了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性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开拓“协同”新境界、实现发展新作为,理念引领是法宝、是关键。全市上下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协同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敢于担当的大局意识、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快马加鞭的进取意识,承担好天津的角色和使命,坚定不移推动“协同”、共谋发展。“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中央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加快实现这一定位,改革开放是动力之源、坚实支撑。就在这个春天,“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工作会议”发出“干字当头”动员令,“一基地三区”建设打响攻坚战。改体制,积极参与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破除各种隐形壁垒;优市场,念好市场大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和企业家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唱主角;强功能,加快承接平台建设,强化先进制造、金融、航运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载体功能……15318984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超环球网15318984000002[]//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718/15/21/20180718032110833.jpg{"email":"chenchao@huanqiu.com","name":"陈超"}
宏图往事育天津,滨海新区跨古今。领袖论坛经济热,协同发展砺初心。【环球网 记者 陈超】上世纪七十年代,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曾是“天津制造”的骄傲。如今,天河一号、大飞机、大火箭、生物基因和制药等高端制造业依然制造着辉煌。改革开放40年来,传统工业城市天津不仅现代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更以其全方位的开放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津沽大地带来勃勃生机。3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首过去,看到的是天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辉煌历程。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天津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顺利完成了各个历史阶段确立的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图为2006年4月17日,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天津滨海新区,在未来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有望成为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增长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宏图往事育天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天津港听党指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一片盐碱荒滩上,相继实施了三期港口大扩建工程。到1979年新建改建深水泊位25个,我国第一座集装箱专用码头在这里诞生,国际上最先进的散粮码头在这里建成,昔日落后的港口面貌得到了大幅改变,由此奠定了我国北方枢纽港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天津港解放思想,主动破冰改革。198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国内沿海港口中率先实行了“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体制改革和“以港养港、以收抵支”的财政政策,掀开了新中国港口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此后,天津港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果断破除了传统港口规划建设“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思想桎梏,先后建成了5万吨级和10万吨级深水航道,新建了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焦炭码头和煤码头,先后辟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散货物流中心和集装箱物流中心……自1993年起,天津港货物吞吐量每年以千万吨级速度递增。2001年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港,跻身世界大港之列。此后,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天津港主动置身于提升滨海新区和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大格局之中,提出了规模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内涵的“世界一流大港”战略,不断在先行先试中持续发力,实现了由“国内领先”向“世界一流”的超越。这一时期,天津港坚定不移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顺利完成由“天津港务局”向“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港集团公司)的整体转制,实现了政企分开;大力推进产业板块重构,做大做强港口装卸主业,大力培育国际物流、港口地产等新产业发展,形成了“四大产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率先进军境内外资本市场,持续做大上证A股“天津港”规模和盈利能力,推动“天津港发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分拆挂牌上市,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沪港两家上市公司的港口集团;着力推动港口功能创新,实施了25万吨级航道提升工程,启动了31平方公里东疆港区建设,在内陆腹地设立了一批内陆“无水港”,辟建出三条亚欧大陆桥过境通道,进一步提高了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有效促进了各产业要素向港口聚集发展。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连续跨越三个亿吨台阶、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昂首跻身世界一流大港行列。滨海新区跨古今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成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市辖区、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7万,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成滨海新区。2005年,滨海新区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2014年12月12日,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设立。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图为2008年9月27日,2008夏季达沃斯论坛暨世界经济论坛第二届新领军者年会在中国天津滨海新区拉开帷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领袖论坛经济热自1979年以来,中国一直与世界经济论坛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领导人先后多次出席年会并发表讲话。2005年,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提出了“中国夏季达沃斯”的设想。2006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成立。这是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境外设立的首家代表机构,最终确定,世界经济论坛于2007年开始每年在中国举办世界新领军者年会---即“夏季达沃斯”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目的是为“全球成长型公司”创造一个与成熟企业共同讨论、分享经验的平台,由天津和大连两个城市轮流承办。2008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首度落户天津,获得空前成功。十多年来,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在中国扎根,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互动的一座桥梁,以及观察中国经济、学习借鉴经验、谋求更好发展的重要平台。每届夏季达沃斯论坛,都致力于在讨论中思考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的走向,其主题与分议题无不紧扣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焦点,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踏足天津并选址滨海新区,延续了继大连后,其在中国问计全球经济之旅。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见证下,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中国改革的时代缩影。十年来,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20%,1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此投资,平均每一秒钟就有1.7万元人民币资本在这里集聚。2016年是天津第五次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恰逢“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于天津,充分展示天津作为新领军城市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打造智慧城市的成果。协同发展砺初心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总书记的殷殷厚望,协同发展的声声召唤,战略合作的滚滚洪流,对天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给天津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身处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布局,天津服务其中、参与其中、更受益其中,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发挥优势主动服务河北发展,着力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期,天津吸引京冀两地到位投资超过5270亿元,占全市引进内资的44%;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期,天津与京冀携手发力“轨道上的京津冀”,京津保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唤来更多“蓝天白云”,2016年天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和PM10浓度较2013年分别累计下降26.7%、28.1%和31.3%……天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经济发展实现了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性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开拓“协同”新境界、实现发展新作为,理念引领是法宝、是关键。全市上下把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协同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敢于担当的大局意识、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快马加鞭的进取意识,承担好天津的角色和使命,坚定不移推动“协同”、共谋发展。“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中央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加快实现这一定位,改革开放是动力之源、坚实支撑。就在这个春天,“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工作会议”发出“干字当头”动员令,“一基地三区”建设打响攻坚战。改体制,积极参与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破除各种隐形壁垒;优市场,念好市场大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和企业家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唱主角;强功能,加快承接平台建设,强化先进制造、金融、航运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载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