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bMkI作者:陈超finance.huanqiu.comarticle激荡四十年 · 烟台/e3pmh1hmp/e3pmh28kq复兴国运有烟台,笃力驰行百业开。广纳才资当聚势,再图奋进展新怀。【环球网 记者 陈超】烟台——中国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当1997年烟台第一次承办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时,美国媒体曾报道说:“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将在中国东部沿海一个渔村举行。”相比1997年,再将时间轴往回拨20年,1978年的烟台,的确像个小渔村。然而,就是这个小渔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在700万烟台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沿海发达城市。从1978年GDP仅为25.77亿元,到2017年的7338.95亿元,现在的烟台用1天多时间创造的财富就等于1978年全年。1978年以来,尤其是1984年烟台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以来,烟台一举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烟台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推动了40年沧桑巨变,谱写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壮丽史诗。复兴国运有烟台:烟台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4年5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烟台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从此,烟台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改革开放的大潮深刻地改变着烟台,引导着烟台。改革开放是驱动跨越崛起的引擎,创造了实力雄厚的烟台。40年来,烟台的工业总产值成功跨越百亿、千亿、万亿三个台阶。烟台港是中国的十大港口之一,与全球一百多个港口通航。2006年,烟台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2007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成为全国沿海第11个亿吨大港。2009年9月,烟台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全国第13个国家级保税港区。2010年元月1日,烟台港引进宝钢、中海、国投等重量级央企,成功实施股份制改造,共同发起设立烟台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烟台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5万标箱,正式跨入两亿吨港口俱乐部,成为中国沿海第11个、世界沿海第17个两亿吨港口。2015年,烟台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十七个沿海支点城市之一。2016年8月18日,烟台港至东南亚汽车滚装运输航线正式开通,这是中国第一条滚装外贸自营航线。 烟台至东南亚汽车滚装运输航线是继南美、北非、中东、北美线之后,烟台港开通的第五条外贸滚装航线。这条航线的开通,成功开启了中国滚装外贸自营航线的先河,在国内航运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航线开通后,烟台港发往东南亚地区的商品车将不再经日本、韩国等国家转港,降低了客户物流成本和货损风险,并提升了烟台港在中国北方商品车物流滚装运输市场的影响力。烟台一举成为“东北亚未来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交通物流枢纽”。2017年有16家世界500强新投(增)资19个项目,合同外资6.7亿美元,增长143.2%,其中谷歌山东首个项目落户烟台。截至2017年底,共有1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烟投资151个项目,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主体中最具活力和效率的板块。烟台外贸进出口从开放之初的0.24亿美元起步,至2017年底达到3077.6亿美元,是1984年的12823倍。实际外资、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量等指标稳居山东第二。笃力驰行百业开:动力十足的烟台1984年,烟台站在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重大历史节点,这一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全国首所由地方筹建的大学--烟台大学开工兴建,1985年3月,烟台开发区当月奠基当月引进全国首批开发区中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引进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当时已经成为世界500强的美国乐泰密封胶项目。而后烟台先后引进德尔福、现代汽车等2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2个,与香港华润、德国柏林水务等12家500强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2.9亿美元的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是全省最大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韩国韩华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是韩华在山东省投资的第1个项目。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烟台建立或嫁接改造了全市8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起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支柱产业,培育起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42.7亿元,实现利润1043.6亿元,两项指标绝对额均居山东省第一位。广纳才资当聚势: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烟台是工业大市,也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工业规模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省17个城市前列。40年来,烟台的工业总产值成功跨越百亿、千亿、万亿三个台阶。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速推进,2018年一季度,烟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4%,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0亿元、利润221亿元,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一位。1984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诞生了。20年的这个金秋时节,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它的建设者们正在收获着累累硕果,播种着明天的辉煌。二十年风雨历程,二十年春华秋实。二十年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先后吸纳了26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经济总量以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 短短二十年,开发区已由一个人烟稀少的荒沙滩脱胎换骨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开发区金沙滩那汹涌的涛声正向世人宣告:开发区,这艘烟台精心打造的远航巨舰,正扬起驶向更加广阔发展空间的风帆。1992年,烟台站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再掀开放春潮的重大历史节点,全市首个投资过亿美元项目签约落地。1997年成功举办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2001年,烟台站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历史节点, 2001年4月,烟台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2003年,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投产,结束了山东不能生产轿车的历史。2009年9月,全国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区和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的烟台保税港区获批设立。如今的烟台,汽车年产量超过六十万台,是中国最大的单车生产基地。全球每八台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中,就有一台由烟台创造。蓝鲸一号在南海开采可燃冰,创造世界纪录。全球手机几乎全部用烟台生产的金丝加以焊接。中国每五瓶葡萄酒中,就有一瓶产自烟台——这里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烟台的聚氨酯产量位居世界前三。载人航天工程、高铁、核电、商用大飞机等重大项目中,处处都有烟台制造的身影。40年来,烟台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倍和35.7倍,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社会质的飞跃。2016全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6925.66亿元,比2015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7.5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461.6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996.49亿元,增长8.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3%,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烟台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38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4812美元),比2015年增长7.6%。2016全年,烟台市城镇新增就业14.3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6万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3.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2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2015年上涨1.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4%。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2.4%,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6%。年末烟台市在册市场主体71.65万户,比2015年增长27.3%。其中,企业18.97万户,增长42.3%;个体工商户51.41万户,增长22.8%;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万户,增长18.0%。2016全年,烟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42元,比2015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338.9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9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3674.3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184.70亿元,增长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28位。再图奋进展新怀:城市品质激活强大综合新动能“十二五”以来,烟台开发区全面实施“3115”战略,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663个,总投资1926亿元,其中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253个、总投资900亿元,分别占新引进项目的38%和47%;服务业项目135个、总投资443亿元,分别占新引进项目的20%和23%。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传统主导产业加速升级,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主导产业强势崛起。烟台开发区引进高层次团队,完成了城市总体战略规划、一批重要节点详细规划,城市发展蓝图绘就、纲举目张。坚持把项目作为作品,把细节作为艺术,引进大品牌开发商、高品质施工队伍,万科、招商、富力等一流地产品牌相继入驻,高标准新建、改造122条道路桥梁,52公里滨海路东接西延,黄河路申报全市首个国家优质工程奖。万米金沙滩变身最美海岸,柳子河公园呼之欲出,福莱山、白银河、黄金河、柳林河公园美丽如画,形成北有金沙滩、南有柳子河畔,南北呼应、贯通东西的城市生态景观带。天马中心广场刷新城市天际线,中信大厦成为全区首个税收亿元楼;万达、永旺、万行引领繁华商圈,喜来登、希尔顿、万豪等五星级酒店闪耀黄金海岸;113家金融机构激活经济血脉,市级分行达到12家,华海保险全国总部落户3年税收过亿。八角大学城规划加速落地,哈工程研究生院成功落户,国际学校建成招生。烟台开发区坚持民生优先,“十二五”以来累计民生投入215亿元,完成89件为民服务实事。业达医院新门诊大楼建成,晋升三级综合医院,新建扩建学校27所,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完成18个老旧小区美化家园改造,建成安置房380万平方米、租赁型保障房3500套,1.7万多户群众喜迁新居。15350937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超环球网153509376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0824/14/58/20180824025809115.jpg{"email":"chenchao@huanqiu.com","name":"陈超"}
复兴国运有烟台,笃力驰行百业开。广纳才资当聚势,再图奋进展新怀。【环球网 记者 陈超】烟台——中国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航地。当1997年烟台第一次承办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时,美国媒体曾报道说:“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将在中国东部沿海一个渔村举行。”相比1997年,再将时间轴往回拨20年,1978年的烟台,的确像个小渔村。然而,就是这个小渔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在700万烟台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下,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沿海发达城市。从1978年GDP仅为25.77亿元,到2017年的7338.95亿元,现在的烟台用1天多时间创造的财富就等于1978年全年。1978年以来,尤其是1984年烟台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以来,烟台一举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烟台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推动了40年沧桑巨变,谱写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壮丽史诗。复兴国运有烟台:烟台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4年5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烟台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从此,烟台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改革开放的大潮深刻地改变着烟台,引导着烟台。改革开放是驱动跨越崛起的引擎,创造了实力雄厚的烟台。40年来,烟台的工业总产值成功跨越百亿、千亿、万亿三个台阶。烟台港是中国的十大港口之一,与全球一百多个港口通航。2006年,烟台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2007年,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成为全国沿海第11个亿吨大港。2009年9月,烟台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全国第13个国家级保税港区。2010年元月1日,烟台港引进宝钢、中海、国投等重量级央企,成功实施股份制改造,共同发起设立烟台港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烟台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5万标箱,正式跨入两亿吨港口俱乐部,成为中国沿海第11个、世界沿海第17个两亿吨港口。2015年,烟台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十七个沿海支点城市之一。2016年8月18日,烟台港至东南亚汽车滚装运输航线正式开通,这是中国第一条滚装外贸自营航线。 烟台至东南亚汽车滚装运输航线是继南美、北非、中东、北美线之后,烟台港开通的第五条外贸滚装航线。这条航线的开通,成功开启了中国滚装外贸自营航线的先河,在国内航运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航线开通后,烟台港发往东南亚地区的商品车将不再经日本、韩国等国家转港,降低了客户物流成本和货损风险,并提升了烟台港在中国北方商品车物流滚装运输市场的影响力。烟台一举成为“东北亚未来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交通物流枢纽”。2017年有16家世界500强新投(增)资19个项目,合同外资6.7亿美元,增长143.2%,其中谷歌山东首个项目落户烟台。截至2017年底,共有1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烟投资151个项目,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主体中最具活力和效率的板块。烟台外贸进出口从开放之初的0.24亿美元起步,至2017年底达到3077.6亿美元,是1984年的12823倍。实际外资、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量等指标稳居山东第二。笃力驰行百业开:动力十足的烟台1984年,烟台站在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重大历史节点,这一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全国首所由地方筹建的大学--烟台大学开工兴建,1985年3月,烟台开发区当月奠基当月引进全国首批开发区中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引进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当时已经成为世界500强的美国乐泰密封胶项目。而后烟台先后引进德尔福、现代汽车等2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2个,与香港华润、德国柏林水务等12家500强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2.9亿美元的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是全省最大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韩国韩华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是韩华在山东省投资的第1个项目。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烟台建立或嫁接改造了全市8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起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支柱产业,培育起了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42.7亿元,实现利润1043.6亿元,两项指标绝对额均居山东省第一位。广纳才资当聚势: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烟台是工业大市,也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工业规模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山东省17个城市前列。40年来,烟台的工业总产值成功跨越百亿、千亿、万亿三个台阶。随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速推进,2018年一季度,烟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4%,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0亿元、利润221亿元,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一位。1984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诞生了。20年的这个金秋时节,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它的建设者们正在收获着累累硕果,播种着明天的辉煌。二十年风雨历程,二十年春华秋实。二十年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先后吸纳了26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经济总量以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 短短二十年,开发区已由一个人烟稀少的荒沙滩脱胎换骨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开发区金沙滩那汹涌的涛声正向世人宣告:开发区,这艘烟台精心打造的远航巨舰,正扬起驶向更加广阔发展空间的风帆。1992年,烟台站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再掀开放春潮的重大历史节点,全市首个投资过亿美元项目签约落地。1997年成功举办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2001年,烟台站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历史节点, 2001年4月,烟台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2003年,上海通用东岳汽车公司投产,结束了山东不能生产轿车的历史。2009年9月,全国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区和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的烟台保税港区获批设立。如今的烟台,汽车年产量超过六十万台,是中国最大的单车生产基地。全球每八台半潜式深海钻井平台中,就有一台由烟台创造。蓝鲸一号在南海开采可燃冰,创造世界纪录。全球手机几乎全部用烟台生产的金丝加以焊接。中国每五瓶葡萄酒中,就有一瓶产自烟台——这里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城”。烟台的聚氨酯产量位居世界前三。载人航天工程、高铁、核电、商用大飞机等重大项目中,处处都有烟台制造的身影。40年来,烟台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倍和35.7倍,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社会质的飞跃。2016全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6925.66亿元,比2015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7.5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461.6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996.49亿元,增长8.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3%,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烟台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38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4812美元),比2015年增长7.6%。2016全年,烟台市城镇新增就业14.3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6万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3.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2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2015年上涨1.8%。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4%。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2.4%,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0.6%。年末烟台市在册市场主体71.65万户,比2015年增长27.3%。其中,企业18.97万户,增长42.3%;个体工商户51.41万户,增长22.8%;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万户,增长18.0%。2016全年,烟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42元,比2015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338.9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9.90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3674.3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184.70亿元,增长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28位。再图奋进展新怀:城市品质激活强大综合新动能“十二五”以来,烟台开发区全面实施“3115”战略,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663个,总投资1926亿元,其中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253个、总投资900亿元,分别占新引进项目的38%和47%;服务业项目135个、总投资443亿元,分别占新引进项目的20%和23%。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传统主导产业加速升级,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主导产业强势崛起。烟台开发区引进高层次团队,完成了城市总体战略规划、一批重要节点详细规划,城市发展蓝图绘就、纲举目张。坚持把项目作为作品,把细节作为艺术,引进大品牌开发商、高品质施工队伍,万科、招商、富力等一流地产品牌相继入驻,高标准新建、改造122条道路桥梁,52公里滨海路东接西延,黄河路申报全市首个国家优质工程奖。万米金沙滩变身最美海岸,柳子河公园呼之欲出,福莱山、白银河、黄金河、柳林河公园美丽如画,形成北有金沙滩、南有柳子河畔,南北呼应、贯通东西的城市生态景观带。天马中心广场刷新城市天际线,中信大厦成为全区首个税收亿元楼;万达、永旺、万行引领繁华商圈,喜来登、希尔顿、万豪等五星级酒店闪耀黄金海岸;113家金融机构激活经济血脉,市级分行达到12家,华海保险全国总部落户3年税收过亿。八角大学城规划加速落地,哈工程研究生院成功落户,国际学校建成招生。烟台开发区坚持民生优先,“十二五”以来累计民生投入215亿元,完成89件为民服务实事。业达医院新门诊大楼建成,晋升三级综合医院,新建扩建学校27所,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完成18个老旧小区美化家园改造,建成安置房380万平方米、租赁型保障房3500套,1.7万多户群众喜迁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