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doTM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激荡四十年 · 张世平:“离经叛道”的铝业大王/e3pmh1hmp/e3pmh28kq义斩崎岖愿世平,担当风雨业尤兴。应时而变资商道,逆向筹全化事功。【环球网 记者 陈进】 把一个小型油棉加工厂,亲手打造成山东最大的民营企业,董事长张世平的履历中写满了荣誉。2010年以来,魏桥集团连续8年蝉联山东民营企业100强。正如媒体报道,身在名利场的张士平却极少出现在镁光灯下,如今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深居山东农村30余年,却用最简朴的经营哲学打败了无数竞争对手。义斩崎岖愿世平:魏桥纺织起苍茫1981年,张士平开始担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这是一个仅有61名职工的小型油棉加工厂。此时,国家对于棉花控制非常严格,企业除了旺季收购棉花简单加工,其余时间无活可干。为了改变半年开工半年闲的状态,张士平在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走出去收购大豆、花生、棉籽来加工油料。1984年,张士平治下的邹平第五油棉厂利润率跃居行业第一,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厂争相仿效。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取消布票、服装行业归口纺织系统管理,特别是国务院明确提出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等一系列新因素推动下,纺织服装出口开始起飞。1985年,全国棉花供大于求,行业陷入萧条。张士平彼时曾带人到一家国有棉厂推销棉花,却被拒之门外。“既然没人要,那我们自己要!”张士平随即上马毛巾厂项目,这一举动得到员工呼应,据报道,有的员工连结婚钱都拿出来给他建新厂。1986年,建厂当年,张士平的毛巾厂便实现利润25万元。198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100亿美元。1981年——1993年12月,张士平担任邹平第五油棉厂厂长。担当风雨业尤兴:低谷期扩张1989年,魏桥棉纺厂初涉足棉纺时,全国棉纺织市场刚转入买方市场。当年,魏桥棉纺厂建成了万吨纱锭,之后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1992年,企业利税达1260万元。1993年——1997年期间,国内棉纺织市场两次跌入低谷,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然而,这一时期的魏桥集团却先后投资3.3亿元,使棉纺织能力扩大到28万锭。1994年1月——1997年12月,张士平担任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厂长。1995年,张士平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7年,张士平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魏桥棉纺厂更名为魏桥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士平开始担任董事长。1998年,张士平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时期,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甚至政府也不得不出台政策限产压锭。魏桥集团不仅没停产,反而在5年内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台。1998年——至今,张士平担任山东魏桥集团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2003年,魏桥集团出口创汇年均增长71.5%。应时而变资商道:登陆资本市场1999年,为满足纺织厂对电量的需求,魏桥创业集团建立第一家自备热电厂。2001年,为利用多余热电,张士平主导成立了铝材铝电联产公司——魏桥铝业。2001年,魏桥集团跃为山东省第二大企业,张士平家族也以300亿元财富成为胡润榜山东首富。2003年9月23日,更名后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制造商,登陆香港联交所。2003年,张士平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随着魏桥创业集团的惊人发展,张士平开始被誉为“中国纺织业巨人”,颇具传奇色彩。2003年10月以来,国家开始抑制局部投资过热,这也是魏桥集团进入棉纺织领域以来遇到的第三次宏观收缩。2004年5月,魏桥集团在香港首次配售成功,加上上市两次总计募集资金30亿元港币。为了保证发行和配股成功,张士平不断与跨国投资巨头们交流沟通,并邀请他们到魏桥集团实地考察50多次。最终,仅摩根大通持股比例就高达12.49%。2005年,张士平以355亿元的销售收入、21.1亿元的年利润、257亿元的总资产跻身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第六位。2005年,中国棉纺织服装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同年,实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寿终正寝,先是美国三次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数量,接着欧盟设限威胁接踵而至。然而面对如此动荡的国际市场,张士平带领的魏桥创业集团不仅没有收缩阵线,反而逆势而上,出人意料地投入70亿元巨资,扩建纺织印染服装系列项目。2005年,魏桥创业集团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纺织集团,拥有8个生产基地,16万员工。在纺织行业彼时连续下滑的情况下,仍保持30%的业绩增长。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1712亿美元,相当于2003年的2.2倍。逆向筹全化事功:“离经叛道”闯第一2011年,魏桥创业集团跃居山东第二大企业,张士平家族以300亿元财富成为胡润富豪榜山东首富。2012年,魏桥以29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10亿多美元的净利润跨入《财富》世界500强行列,位列440位。去年,魏桥再次跻身500强,排名升至388名。2015年,张士平执掌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2015财年530.26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11.209亿美元的净利润,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第163位。2017年8月,魏桥创业集团旗下中国宏桥宣布关停268吨产能。张士平认为,每一次的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追溯魏桥创业集团的发展历史,这种异于常态的逆向决策对张士平来说并非首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时,这位魏桥创业的决策者便弄潮在纺织市场和宏观政策的风口浪尖。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离经叛道”,缔造出了全球第一的传奇。15389799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进环球网153897990000011["9CaKrnKdosk","9CaKrnKdoqF","9CaKrnKdopu"]//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1008/14/27/20181008022718628.jpg{"email":"chenjin@huanqiu.com","name":"陈进"}
义斩崎岖愿世平,担当风雨业尤兴。应时而变资商道,逆向筹全化事功。【环球网 记者 陈进】 把一个小型油棉加工厂,亲手打造成山东最大的民营企业,董事长张世平的履历中写满了荣誉。2010年以来,魏桥集团连续8年蝉联山东民营企业100强。正如媒体报道,身在名利场的张士平却极少出现在镁光灯下,如今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深居山东农村30余年,却用最简朴的经营哲学打败了无数竞争对手。义斩崎岖愿世平:魏桥纺织起苍茫1981年,张士平开始担任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厂长。这是一个仅有61名职工的小型油棉加工厂。此时,国家对于棉花控制非常严格,企业除了旺季收购棉花简单加工,其余时间无活可干。为了改变半年开工半年闲的状态,张士平在棉花加工行业第一个走出去收购大豆、花生、棉籽来加工油料。1984年,张士平治下的邹平第五油棉厂利润率跃居行业第一,引得各地棉花加工厂争相仿效。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取消布票、服装行业归口纺织系统管理,特别是国务院明确提出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等一系列新因素推动下,纺织服装出口开始起飞。1985年,全国棉花供大于求,行业陷入萧条。张士平彼时曾带人到一家国有棉厂推销棉花,却被拒之门外。“既然没人要,那我们自己要!”张士平随即上马毛巾厂项目,这一举动得到员工呼应,据报道,有的员工连结婚钱都拿出来给他建新厂。1986年,建厂当年,张士平的毛巾厂便实现利润25万元。198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突破100亿美元。1981年——1993年12月,张士平担任邹平第五油棉厂厂长。担当风雨业尤兴:低谷期扩张1989年,魏桥棉纺厂初涉足棉纺时,全国棉纺织市场刚转入买方市场。当年,魏桥棉纺厂建成了万吨纱锭,之后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1992年,企业利税达1260万元。1993年——1997年期间,国内棉纺织市场两次跌入低谷,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然而,这一时期的魏桥集团却先后投资3.3亿元,使棉纺织能力扩大到28万锭。1994年1月——1997年12月,张士平担任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厂长。1995年,张士平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7年,张士平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魏桥棉纺厂更名为魏桥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士平开始担任董事长。1998年,张士平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一时期,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纺织行业连年亏损,甚至政府也不得不出台政策限产压锭。魏桥集团不仅没停产,反而在5年内投入170亿元,将纱锭从33万枚增加到500万枚,织机从4000台发展到42000台。1998年——至今,张士平担任山东魏桥集团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2003年,魏桥集团出口创汇年均增长71.5%。应时而变资商道:登陆资本市场1999年,为满足纺织厂对电量的需求,魏桥创业集团建立第一家自备热电厂。2001年,为利用多余热电,张士平主导成立了铝材铝电联产公司——魏桥铝业。2001年,魏桥集团跃为山东省第二大企业,张士平家族也以300亿元财富成为胡润榜山东首富。2003年9月23日,更名后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制造商,登陆香港联交所。2003年,张士平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随着魏桥创业集团的惊人发展,张士平开始被誉为“中国纺织业巨人”,颇具传奇色彩。2003年10月以来,国家开始抑制局部投资过热,这也是魏桥集团进入棉纺织领域以来遇到的第三次宏观收缩。2004年5月,魏桥集团在香港首次配售成功,加上上市两次总计募集资金30亿元港币。为了保证发行和配股成功,张士平不断与跨国投资巨头们交流沟通,并邀请他们到魏桥集团实地考察50多次。最终,仅摩根大通持股比例就高达12.49%。2005年,张士平以355亿元的销售收入、21.1亿元的年利润、257亿元的总资产跻身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榜第六位。2005年,中国棉纺织服装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同年,实行了40年之久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寿终正寝,先是美国三次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入数量,接着欧盟设限威胁接踵而至。然而面对如此动荡的国际市场,张士平带领的魏桥创业集团不仅没有收缩阵线,反而逆势而上,出人意料地投入70亿元巨资,扩建纺织印染服装系列项目。2005年,魏桥创业集团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纺织集团,拥有8个生产基地,16万员工。在纺织行业彼时连续下滑的情况下,仍保持30%的业绩增长。2007年,中国纺织服装1712亿美元,相当于2003年的2.2倍。逆向筹全化事功:“离经叛道”闯第一2011年,魏桥创业集团跃居山东第二大企业,张士平家族以300亿元财富成为胡润富豪榜山东首富。2012年,魏桥以29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10亿多美元的净利润跨入《财富》世界500强行列,位列440位。去年,魏桥再次跻身500强,排名升至388名。2015年,张士平执掌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以2015财年530.26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11.209亿美元的净利润,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第163位。2017年8月,魏桥创业集团旗下中国宏桥宣布关停268吨产能。张士平认为,每一次的市场波动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市场地位和发展差距往往在市场低谷时形成。追溯魏桥创业集团的发展历史,这种异于常态的逆向决策对张士平来说并非首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时,这位魏桥创业的决策者便弄潮在纺织市场和宏观政策的风口浪尖。也正是这一次次的“离经叛道”,缔造出了全球第一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