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f5lM finance.huanqiu.comarticle广东自贸区取得阶段成果 下一步扩张举措受关注/e3pmh1hmp/e3pmh28kq【环球网 记者 刘晓旭】广东省,南海之滨,是经济综合竞争力、金融实力最强省份。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刚刚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抓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落实,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贸区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珠海横琴自贸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广东自贸区立足面向港澳台深度融合。目前,广东自贸区已完成122项改革试点任务中的119项,完成率达97.5%。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41项支持政策,省市有关部门配套出台78项政策文件,涵盖投资、贸易、航运、金融、财税、人才、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随着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下一步举措备受关注。广东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对环球网财经表示,广东自贸区将谋划推进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包括推进广东自贸区扩区,为汕头争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平台。广东自贸区建设取得的阶段成果环球网财经了解到,广东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挂牌运作以来,始终坚持中央对自贸试验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粤港澳合作等方面推出一批突破性的改革试点,形成一批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有力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为广东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了积极贡献。各项改革试点任务稳步推进。省委、省政府对自贸试验区建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多次深入广东自贸试验区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部署自贸试验区工作,并多次就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指示。从目前推进情况来看,从以下五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总体方案》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目前,国务院《总体方案》所确定的122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119项,完成率达97.5%。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41项支持政策,省市有关部门配套出台78项政策文件,涵盖投资、贸易、航运、金融、财税、人才、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二,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形成38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向全国复制推广33项、全省范围复制推广102项,发布92项制度创新案例,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等3项制度创新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三,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不断强化。扎实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建设前海香港优势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黄金深港通、世界自贸区(横琴)论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等一批重要合作载体和平台。截至2018年9月,区内共设立港澳资企业1.1万家,区内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设立企业超过6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四,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枢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窗口建设扎实推进,总部经济、高端产业发展迅猛。中远海运、中交建、中铁建、汇丰、保利、光大、平安等一大批总部企业落户。截至2018年9月,区内累计新设企业25万家,新设外资企业1.4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设立企业超过270家。累计入驻金融企业5.9万家。2015年至2017年,区内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3.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1.5%,其中2017年税收收入956亿元、实际外资60亿美元。五,新一轮改革创新加速推进。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深改方案》,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我省迅速贯彻《深改方案》要求,省政府于今年7月29日出台分工方案,提出120项分解落实任务。为落实今年5月韩正同志调研指示精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施意见》,提出20项制度创新重点事项以及谋划推进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粤港澳合作成效显著粤港澳合作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三年来,广东自贸区加强与港澳的协调合作,建立粤港、粤澳共同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专责小组机制,着力推动在服务贸易自由化、产业协同、平台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实现对港澳更高水平的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进一步推动对港澳服务业开放。向国家提出对港澳进一步开放的负面清单建议,推动在2015年签订的CEPA补充协议中,新增10条专门适用于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措施。香港会计、税务、建筑、金融等专业人士经特殊机制安排直接在区内执业,在前海蛇口片区执业的香港工程建设专业机构类别由4个增至6个,备案专业机构数增至137家。横琴片区率先以“港澳服务专项”形式推动港澳投资建设领域专业人士准入执业落地,目前已有6个香港团队,72名专业服务人员,在横琴11个在建工程项目执业。11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获批成立。(二)深化粤港澳金融开放合作。一是在CEPA框架下加快港澳金融机构入驻。降低港澳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澳门国际银行、大西洋银行等澳资银行率先进驻横琴。放宽港澳金融机构对合资金融企业的持股比例限制,全国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汇丰前海合资证券有限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落户广东自贸试验区。二是探索与港澳联合设立重大金融平台。前海蛇口片区推动设立由港交所发起的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打造大宗商品的中国价格。黄金深港通正式落地,进一步推动内地和香港黄金市场互联互通,将有力提升中国黄金市场的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三是深化粤港澳金融服务合作。率先启动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试点,广东省内试点银行机构可在区内受理香港电子支票的跨境托收。加快区内公共服务领域的支付服务向粤港澳三地银行业开放,推出全国首个跨境公交金融IC卡项目。粤澳两地支付结算系统顺利对接,跨境缴费通业务和跨境车险互为代理服务顺利推进,粤澳跨境住房按揭规模进一步扩大。(三)大力提升粤港澳贸易通关便利化。推进粤港澳跨境通关合作,实现香港机场与自贸试验区一站式空陆联运,建立“前店后仓”运作模式。推进粤港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对符合“CEPA原产地认定标准”的港澳产食品,将港澳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原产地、卫生证书等以及风险监控结果作为监管依据,口岸通检时间缩短到3小时内,相比传统扣检查验流程减少11天以上。横琴口岸实现与澳门24小时通关,澳门机动车便利入出横琴、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实施。推动粤港澳人员自由流动,出台《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政策》,对人才合作示范区内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办就业证。推动粤港澳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与香港光纤通信线路开通运行。(四)加快重点合作平台建设。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方案已上报审批。前海蛇口香港优势产业十大基地加快建设,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上线运行港人港企网上办事跨境电子认证服务平台,成为国内首个支持香港数字证书的电子政务应用。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21个项目取得项目用地,港澳智慧城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56家。深化粤港澳创新创业合作,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粤港澳(国际)大学生实习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粤澳青年创业谷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加快建设,累计入驻港澳青年创业团队220余家。截至2018年9月,区内共设立港澳资企业1.1万家,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周大福、新世界发展、丽新集团等知名港澳企业入区发展。下一步重点布局下一步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工作,也成为环球网财经采访的重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商务部的指导下,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围绕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和广东自贸试验区深改方案,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开放。并且将推进广东自贸区扩区,为汕头争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平台。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推进工作:一,全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扩大开放措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粤港澳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更大的改革自主权,进一步推动完善落实CEPA及补充协议的配套实施细则。重点推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片区加强与港澳在规则对接、产业互补、资源共享、交通互联、信息互通等方面的合作,力争在自贸试验区内率先实现粤港澳人员、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自由流动。二,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探索制定面向港澳的负面清单,放宽金融、商贸、法律、航运物流、电信等领域的准入、资质和经营范围限制。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提升跨境投融资水平,巩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加快组建全牌照合资证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动前海深港金融合作政策出台。扩大与港澳专业服务合作领域,探索与港澳服务业市场管理标准相统一的行业管理制度,开展粤港澳建筑服务合作,推动港澳专业人士在区内便利执业,打造粤港澳服务业集聚区。三,携手港澳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助港澳联通欧美的平台优势,携手港澳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自贸园区、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共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发挥港澳金融、贸易、航运产业优势,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门户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融资租赁、平行进口汽车、邮轮旅游等新业态。完善“前港、中园、后城”合作模式,联合港澳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最佳实践案例从广东自贸区成功案例来看,其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在2015年度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且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新区片区通过推出集合企业各类信息的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制定出台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等方式,着力探索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努力为企业提供信息化、便利化的办事服务,帮助企业标明经营行为的“雷区”和“红线”,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让企业方便、快捷、高效、合法地开展经营活动。一、主要做法:(一)推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政务服务。按照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要求,由横琴片区管委会牵头,区内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商务、建设、人行、海关、检验检疫等多部门参与,提出政府智能化监管与服务的理念,并颁布实施横琴片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管理试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如图)。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是以营业执照信息为基础,集合企业其他登记、许可、备案、资质认证等证照基础信息的可读写标准电子介质。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业经国家密码管理局认证,是可作为数字证书使用的“企业电子身份证”。商事主体可持卡在横琴片区工商、税务、质监、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办理审批、许可、备案等业务;相关签约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审查电子证照卡,可快速审核企业身份,为企业办理相关金融服务业务。截至10月20日,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已发放330多张。与此同时,横琴片区还选取工行、建行、中行、农行、横琴村镇银行、中信、浦发等7家银行的23个网点开展商事登记银行导办服务,即授权银行网点设立营业执照自助办理系统,由银行指导投资者上网办理营业执照,并同意银行使用其在横琴的网点作为商事主体集中注册地址,进一步提升注册便利化程度。(二)制定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为企业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服务。针对市场监管规则庞杂、市场监管压力巨大以及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由横琴新区工商局牵头,首创性地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引入清单管理模式,于2015年5月22日发布横琴新区市场违法经营行为(工商行政管理类)提示清单(以下简称提示清单),为企业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服务。1.梳理涉及工商监管职能的违法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由横琴新区工商局组织专业团队,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法律法规数据库、广东省工商局业务系统数据库,全面梳理出涉及工商监管职能的违法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按国民经济20个门类96个类别及15个市场主体类型分别进行筛选、梳理、核查,列出1748种违法经营行为。2.开发提示清单查询软件。将1748种违法经营行为分门别类建成数据库,设计“行业查询”、“关键字查询”、“横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查询”三种查询方式。针对查询结果数量较多不易精准定位的问题,对查询结果按“违反注册登记规定”、“违反不正当竞争规定”、“违反商标管理规定”、“违反产品质量规定”、“违反广告管理规定”、“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和“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等7大类进行分类显示,并设定了在结果中进行二次查询的功能,企业可根据自身类型选择查询方式。3.发布提示清单并及时更新维护。在通过专家评审和听取企业意见后,正式发布提示清单。同时,横琴新区工商局安排专人跟踪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更新提示清单。二、实践效果通过实施商事主体证照卡和提示清单,建立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信息化、便利化、清晰化的政务服务,另一方面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为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一)节约企业办事成本。通过实施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至少可以为企业节省三分之一的办事时间。比如,过去企业招投标,需至少一个星期时间准备大量企业资质证明文件,办理“电子身份证”后,企业免去了重复准备和提交资质文件的繁琐手续,审核单位也节省了重复审核相关文件的时间。金融机构也可通过审查企业电子证照卡,快速审核企业身份,为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练兵说,“政府推出电子证照卡后,企业办事更便利更高效。原来企业到每个部门办事需要提供非常多的纸质资料,使用电子证照卡后,不再需要携带大堆的纸质材料了,轻轻刷卡便完成身份验证和材料审核。电子证照卡的办理也很方便,在办事大厅可以办,在银行网点也可以办,真正实现了就近办理”。(二)促进企业放心经营。提示清单发布后,企业可根据自身类型将适用的法律条文“一次查尽、精准显示、一表导出、长期受用”,足不出户、不需成本即可获取一份“私人订制”法律清单,对照提示清单明晰经营的“雷区”和“红线”,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自觉依法经营。珠海原妙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语道出了企业心声,“以前由于弄不清楚哪些经营行为是违法的,导致企业在经营上也就放不开手脚,担心导致不必要的违法成本。有了提示清单,就等于有了一位免费的、权威的‘法律顾问’,足不出户、不需成本即可获取一份为所属行业订制的‘专属清单’,可以吃下‘定心丸’,放胆投资、放心经营”。(三)有利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实施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和制定提示清单,有利于整合各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通过清晰的经营行为“雷区”和“红线”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减轻监管压力;同时,提示清单亮出了工商监管执法的权力家底,划出工商监管执法的权力“边界”,使公众对工商部门的执法依据和执法边界一目了然,有效推动工商执法的公开透明,有效化解执法过程中不必要的猜疑和误解,密切政企、政群、政民关系,有利于推动市场监管和谐发展。15427943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陈进环球网154279434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8/1121/18/01/20181121060125215.jpg{"email":"chenjin@huanqiu.com","name":"陈进"}
【环球网 记者 刘晓旭】广东省,南海之滨,是经济综合竞争力、金融实力最强省份。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刚刚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抓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落实,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贸区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深圳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珠海横琴自贸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广东自贸区立足面向港澳台深度融合。目前,广东自贸区已完成122项改革试点任务中的119项,完成率达97.5%。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41项支持政策,省市有关部门配套出台78项政策文件,涵盖投资、贸易、航运、金融、财税、人才、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随着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下一步举措备受关注。广东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对环球网财经表示,广东自贸区将谋划推进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包括推进广东自贸区扩区,为汕头争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平台。广东自贸区建设取得的阶段成果环球网财经了解到,广东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挂牌运作以来,始终坚持中央对自贸试验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粤港澳合作等方面推出一批突破性的改革试点,形成一批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有力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为广东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了积极贡献。各项改革试点任务稳步推进。省委、省政府对自贸试验区建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多次深入广东自贸试验区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部署自贸试验区工作,并多次就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指示。从目前推进情况来看,从以下五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总体方案》的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目前,国务院《总体方案》所确定的122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完成119项,完成率达97.5%。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出台41项支持政策,省市有关部门配套出台78项政策文件,涵盖投资、贸易、航运、金融、财税、人才、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二,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形成38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向全国复制推广33项、全省范围复制推广102项,发布92项制度创新案例,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等3项制度创新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三,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不断强化。扎实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建设前海香港优势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黄金深港通、世界自贸区(横琴)论坛、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等一批重要合作载体和平台。截至2018年9月,区内共设立港澳资企业1.1万家,区内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设立企业超过60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四,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枢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窗口建设扎实推进,总部经济、高端产业发展迅猛。中远海运、中交建、中铁建、汇丰、保利、光大、平安等一大批总部企业落户。截至2018年9月,区内累计新设企业25万家,新设外资企业1.4万家,实际利用外资17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设立企业超过270家。累计入驻金融企业5.9万家。2015年至2017年,区内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3.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1.5%,其中2017年税收收入956亿元、实际外资60亿美元。五,新一轮改革创新加速推进。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深改方案》,明确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我省迅速贯彻《深改方案》要求,省政府于今年7月29日出台分工方案,提出120项分解落实任务。为落实今年5月韩正同志调研指示精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施意见》,提出20项制度创新重点事项以及谋划推进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粤港澳合作成效显著粤港澳合作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三年来,广东自贸区加强与港澳的协调合作,建立粤港、粤澳共同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专责小组机制,着力推动在服务贸易自由化、产业协同、平台建设、创新创业等方面实现对港澳更高水平的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进一步推动对港澳服务业开放。向国家提出对港澳进一步开放的负面清单建议,推动在2015年签订的CEPA补充协议中,新增10条专门适用于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开放措施。香港会计、税务、建筑、金融等专业人士经特殊机制安排直接在区内执业,在前海蛇口片区执业的香港工程建设专业机构类别由4个增至6个,备案专业机构数增至137家。横琴片区率先以“港澳服务专项”形式推动港澳投资建设领域专业人士准入执业落地,目前已有6个香港团队,72名专业服务人员,在横琴11个在建工程项目执业。11家粤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获批成立。(二)深化粤港澳金融开放合作。一是在CEPA框架下加快港澳金融机构入驻。降低港澳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澳门国际银行、大西洋银行等澳资银行率先进驻横琴。放宽港澳金融机构对合资金融企业的持股比例限制,全国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汇丰前海合资证券有限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落户广东自贸试验区。二是探索与港澳联合设立重大金融平台。前海蛇口片区推动设立由港交所发起的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打造大宗商品的中国价格。黄金深港通正式落地,进一步推动内地和香港黄金市场互联互通,将有力提升中国黄金市场的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三是深化粤港澳金融服务合作。率先启动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试点,广东省内试点银行机构可在区内受理香港电子支票的跨境托收。加快区内公共服务领域的支付服务向粤港澳三地银行业开放,推出全国首个跨境公交金融IC卡项目。粤澳两地支付结算系统顺利对接,跨境缴费通业务和跨境车险互为代理服务顺利推进,粤澳跨境住房按揭规模进一步扩大。(三)大力提升粤港澳贸易通关便利化。推进粤港澳跨境通关合作,实现香港机场与自贸试验区一站式空陆联运,建立“前店后仓”运作模式。推进粤港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对符合“CEPA原产地认定标准”的港澳产食品,将港澳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原产地、卫生证书等以及风险监控结果作为监管依据,口岸通检时间缩短到3小时内,相比传统扣检查验流程减少11天以上。横琴口岸实现与澳门24小时通关,澳门机动车便利入出横琴、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实施。推动粤港澳人员自由流动,出台《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政策》,对人才合作示范区内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办就业证。推动粤港澳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与香港光纤通信线路开通运行。(四)加快重点合作平台建设。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区方案已上报审批。前海蛇口香港优势产业十大基地加快建设,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上线运行港人港企网上办事跨境电子认证服务平台,成为国内首个支持香港数字证书的电子政务应用。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21个项目取得项目用地,港澳智慧城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56家。深化粤港澳创新创业合作,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粤港澳(国际)大学生实习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粤澳青年创业谷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加快建设,累计入驻港澳青年创业团队220余家。截至2018年9月,区内共设立港澳资企业1.1万家,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周大福、新世界发展、丽新集团等知名港澳企业入区发展。下一步重点布局下一步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工作,也成为环球网财经采访的重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在商务部的指导下,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围绕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和广东自贸试验区深改方案,进一步扩大对港澳开放。并且将推进广东自贸区扩区,为汕头争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平台。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推进工作:一,全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扩大开放措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粤港澳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更大的改革自主权,进一步推动完善落实CEPA及补充协议的配套实施细则。重点推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片区加强与港澳在规则对接、产业互补、资源共享、交通互联、信息互通等方面的合作,力争在自贸试验区内率先实现粤港澳人员、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自由流动。二,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探索制定面向港澳的负面清单,放宽金融、商贸、法律、航运物流、电信等领域的准入、资质和经营范围限制。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提升跨境投融资水平,巩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加快组建全牌照合资证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推动前海深港金融合作政策出台。扩大与港澳专业服务合作领域,探索与港澳服务业市场管理标准相统一的行业管理制度,开展粤港澳建筑服务合作,推动港澳专业人士在区内便利执业,打造粤港澳服务业集聚区。三,携手港澳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助港澳联通欧美的平台优势,携手港澳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自贸园区、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共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发挥港澳金融、贸易、航运产业优势,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国际贸易门户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融资租赁、平行进口汽车、邮轮旅游等新业态。完善“前港、中园、后城”合作模式,联合港澳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最佳实践案例从广东自贸区成功案例来看,其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在2015年度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且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新区片区通过推出集合企业各类信息的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制定出台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等方式,着力探索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努力为企业提供信息化、便利化的办事服务,帮助企业标明经营行为的“雷区”和“红线”,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让企业方便、快捷、高效、合法地开展经营活动。一、主要做法:(一)推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政务服务。按照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要求,由横琴片区管委会牵头,区内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商务、建设、人行、海关、检验检疫等多部门参与,提出政府智能化监管与服务的理念,并颁布实施横琴片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管理试行办法》,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如图)。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是以营业执照信息为基础,集合企业其他登记、许可、备案、资质认证等证照基础信息的可读写标准电子介质。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业经国家密码管理局认证,是可作为数字证书使用的“企业电子身份证”。商事主体可持卡在横琴片区工商、税务、质监、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办理审批、许可、备案等业务;相关签约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审查电子证照卡,可快速审核企业身份,为企业办理相关金融服务业务。截至10月20日,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已发放330多张。与此同时,横琴片区还选取工行、建行、中行、农行、横琴村镇银行、中信、浦发等7家银行的23个网点开展商事登记银行导办服务,即授权银行网点设立营业执照自助办理系统,由银行指导投资者上网办理营业执照,并同意银行使用其在横琴的网点作为商事主体集中注册地址,进一步提升注册便利化程度。(二)制定市场违法经营行为提示清单,为企业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服务。针对市场监管规则庞杂、市场监管压力巨大以及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由横琴新区工商局牵头,首创性地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引入清单管理模式,于2015年5月22日发布横琴新区市场违法经营行为(工商行政管理类)提示清单(以下简称提示清单),为企业提供清晰的事前指导服务。1.梳理涉及工商监管职能的违法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由横琴新区工商局组织专业团队,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法律法规数据库、广东省工商局业务系统数据库,全面梳理出涉及工商监管职能的违法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按国民经济20个门类96个类别及15个市场主体类型分别进行筛选、梳理、核查,列出1748种违法经营行为。2.开发提示清单查询软件。将1748种违法经营行为分门别类建成数据库,设计“行业查询”、“关键字查询”、“横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查询”三种查询方式。针对查询结果数量较多不易精准定位的问题,对查询结果按“违反注册登记规定”、“违反不正当竞争规定”、“违反商标管理规定”、“违反产品质量规定”、“违反广告管理规定”、“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和“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等7大类进行分类显示,并设定了在结果中进行二次查询的功能,企业可根据自身类型选择查询方式。3.发布提示清单并及时更新维护。在通过专家评审和听取企业意见后,正式发布提示清单。同时,横琴新区工商局安排专人跟踪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更新提示清单。二、实践效果通过实施商事主体证照卡和提示清单,建立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模式,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信息化、便利化、清晰化的政务服务,另一方面整合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为推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一)节约企业办事成本。通过实施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至少可以为企业节省三分之一的办事时间。比如,过去企业招投标,需至少一个星期时间准备大量企业资质证明文件,办理“电子身份证”后,企业免去了重复准备和提交资质文件的繁琐手续,审核单位也节省了重复审核相关文件的时间。金融机构也可通过审查企业电子证照卡,快速审核企业身份,为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练兵说,“政府推出电子证照卡后,企业办事更便利更高效。原来企业到每个部门办事需要提供非常多的纸质资料,使用电子证照卡后,不再需要携带大堆的纸质材料了,轻轻刷卡便完成身份验证和材料审核。电子证照卡的办理也很方便,在办事大厅可以办,在银行网点也可以办,真正实现了就近办理”。(二)促进企业放心经营。提示清单发布后,企业可根据自身类型将适用的法律条文“一次查尽、精准显示、一表导出、长期受用”,足不出户、不需成本即可获取一份“私人订制”法律清单,对照提示清单明晰经营的“雷区”和“红线”,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自觉依法经营。珠海原妙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语道出了企业心声,“以前由于弄不清楚哪些经营行为是违法的,导致企业在经营上也就放不开手脚,担心导致不必要的违法成本。有了提示清单,就等于有了一位免费的、权威的‘法律顾问’,足不出户、不需成本即可获取一份为所属行业订制的‘专属清单’,可以吃下‘定心丸’,放胆投资、放心经营”。(三)有利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实施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和制定提示清单,有利于整合各监管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通过清晰的经营行为“雷区”和“红线”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减轻监管压力;同时,提示清单亮出了工商监管执法的权力家底,划出工商监管执法的权力“边界”,使公众对工商部门的执法依据和执法边界一目了然,有效推动工商执法的公开透明,有效化解执法过程中不必要的猜疑和误解,密切政企、政群、政民关系,有利于推动市场监管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