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拟限中国人购奶粉 超市规定不超4罐
目前,新西兰部分超级市场有明文规定,每人每次不得购买超过4罐奶粉。而澳大利亚部分超市则贴上中文告示,表明每人限买三罐奶粉。
“新西兰限中国人买奶粉”打了谁一记耳光?
媒体曝出新西兰拟限中国人购买奶粉,国内有评论员认为,这条“限购令”于中国企业而言,其实是给他们脸上打了一巴掌。

今朝的“困局”——新西兰奶粉被测出“双氰胺” |
|
|
新西兰总理关注奶粉报道 担心品牌声誉受损
中国最大的奶粉进口国新西兰近日卷入“质量门”,其奶粉中被检测出有“双氰氨”,此事引发全球关注新西兰奶粉的安全问题也处于一片质疑声中。新西兰总理近日也对中国媒体有关新西兰奶粉的报道表示关注,担心这可能会损害新西兰品牌的声誉。
新西兰奶粉被曝含二聚氰胺 国内多家乳企急撇清
新西兰在全球乳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全球六成以上乳制品企业均或多或少使用新西兰奶粉,而我国八成以上进口乳制品均来自新西兰。事件发生后,记者联系了多家乳企,企业负责人纷纷急撇清关系,称未与之合作。
新西兰禁售涉毒奶粉 尚未停止向中国出口
全球最大奶源基地新西兰产牛奶及乳制品被检查出双氰胺引发全球关注。目前,新西兰政府已经下令禁售含有双氰胺的奶类产品,但“涉毒”企业尚未停止向中国出口。
新西兰奶粉被指双重标准:对内禁售 对外称安全
新西兰一方面对此道歉,另一方面又发表声明说,所有的新西兰乳制品都是安全的,奶粉中残留的双氰胺的毒性比食盐还要小。但是,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的网站上,已经发布停止使用双氰胺的通知。专家认为,新西兰对外和对内使用双重标准。
新西兰称不担心中国乳品新规 出口商陷泥沼
质检总局回应新西兰奶粉涉毒:已约见驻华大使
新西兰涉毒奶粉无召回 质检总局要求提供批次
|
未来的“风向”——欧洲品牌奶粉成消费新宠 |
|
|
|
|
|
认识“双氰胺” |
|
双氰胺学名“二氰二氨”,缩写DICY或DCD。是氰胺的二聚体,也是胍的氰基衍生物。化学式C2H4N4。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醇、乙二醇和二甲基甲酰胺,几乎不溶于醚和苯。不可燃。干燥时稳定。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但急性中毒的危险性极小。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遇硝酸铵、氯酸钾及其盐类能发生强烈的反应, 引起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氰化物和氮氧化物剧毒烟气。 |
我国双氰胺标准制定尚未启动 |
|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 记者表示,目前卫生部并没有打算制定双氰胺新规,国家级食品安全机构此次专门针对双氰胺展开检测,是为了核实新西兰方提供的检测是否准确。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由于含有双氰胺的肥料被广泛运用到牧场,其残留于牧草中进而导致下游产品污染的几率较大,“未来将双氰胺纳入食品安全标准非常有必要”。【详细】 |
双氰胺让“洋奶粉”跌下神坛? |
|
新西兰官方近日证实,恒天然集团乳制品检测出双氰胺(DCD)残留。尽管据称这些残留物不会影响食品安全或导致健康问题,但由于市面上多个“洋奶粉”品牌对奶源标注含糊不清,用“100%进口”的标注模糊奶粉“血统”,还是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专家指出,应尽快填补双氰胺的标准,让消费者放心。
恒天然集团并不是第一个栽在安全关的乳制品企业。事实上,近年来,包括美赞臣“金属门”、日产奶粉“缺碘门”在内的“洋奶粉”安全负面事件层出不穷。【详细】 |
应理性看待“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 |
|
乳业知名专家王丁棉日前表示,化学剂有多少停留在水、土壤中,又有多少进入奶牛的身体中,主要还要看检测出的物质浓度高不高。从目前报道来看其含量不高,消费者没必要恐慌,应冷静对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安全学院副教授朱毅也表示,二聚氰胺的毒性比较轻微,目前国际上没有规定食品中可接受的二聚氰胺含量,也没有相关的毒性报告和病例,消费者不必过于恐慌。【详细】 |